选题3分钟、配图10秒、一键发布,这才是AI创作该有的样子

昨天深夜12点,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。

桌面上密密麻麻躺着好几个软件图标:浏览器里开着公众号后台找选题,飞书写了半截草稿,AI绘图工具生成了一堆配图,墨滴排版调了半小时还是不满意…

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:我什么时候从”创作者”变成了”软件管理员”?

2小时的内容,硬生生被软件切换拖成了4小时。每次切换都像强行中断思路,创作的flow被彻底打断。

直到遇到讯飞绘文,我才明白:原来写作只用一个窗口就可以了,从选题到发布的所有流程都可以在讯飞中完成。

图片

从15分钟发呆到3分钟爱上选题

让我用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差别有多大。

以前的选题痛苦循环:

坐在电脑前发呆15分钟,脑子一片空白。刷小红书热门话题,看得越多越迷茫,不知道怎么结合自己的定位。翻收藏夹里的选题灵感,要么过时了要么太小众,根本没有执行价值。

现在的选题体验:

打开讯飞绘文,点击”选题”,选择”职场赛道”,切换平台为”小红书”,3秒钟——5个以上高质量热点选题直接出现:

图片

每个选题都标注了原文和点赞数。

我选中”职场工作能力差”这个话题,点击”发散”——系统立刻给出10个不同角度的切入点,一应俱全。

图片

这就是技术带来的体验跃迁:从苦思冥想到灵感涌现,只需要3分钟。

告别提纲焦虑,拥抱多模型智慧

这篇职场巨婴的话题感觉不错,点击开始创作

图片

确定选题后点击”开始创作”,系统自动生成了这样的提纲:

图片
  • 当前状态:职场能力不足的表现
  • 成长目标:成为独当一面的职场人
  • 关键困境:缺乏系统性成长路径

我发现缺少具体的解决方案,在”添加模块”中点击”实用方法”,系统一键补全了整个框架。

除此之外,也可以在文章配置中修改字数和风格。

图片

更让我惊喜的是多模型同时写作:

图片
  • V3:语言生动有感染力,情感共鸣强
  • R1:逻辑严谨结构清晰,适合深度分析
  • 讯飞星火版本:内容详实,本土化表达更地道

同一个选题,三种不同风格的呈现,我可以选择最适合的版本,或者融合各版本优点。

这种感觉就像拥有了三个不同专长的写作助手,随时为你提供创意灵感。

插入正文后,甚至可以一键补上标题

图片

配图从2小时噩梦变成10秒享受

配图,曾经是我最痛苦的环节。

为了找一张合适的职场配图,我曾经在素材网站刷了2小时,要么尺寸不对,要么风格不搭,还要时刻担心版权问题。最后找到了,下载还要会员…

现在的配图体验让我重新爱上了创作:

输入提示词”3步进化为独立职场人”,10秒钟生成4张配图:

图片

实时预览功能让你直接看到配图与文字的搭配效果,确保视觉协调。

如果AI生图不满意,还有海量公共图库可选,或者直接上传自己的图片。

图片

一键发布,从格式地狱中解脱

过去的发布是真正的噩梦:

小红书要求4:3的竖版图,公众号需要16:9的横版图,头条又是完全不同的标准…光调格式就半小时,然后还要逐个平台手动发布,复制粘贴,重新排版…

用上讯飞后,勾选目标平台:小红书、公众号、头条,点击”发布”,所有平台同步上线。

图片

发布后的数据分析更是贴心:阅读量、点赞率、收益…无需在各个后台间切换查看,一个界面掌握全部数据。

当AI解放了手脚,创作者的价值在哪里?

使用讯飞绘文后,我有了一个重要发现:

过去我花80%时间操作工具(找选题、调格式、切换软件),20%时间思考内容价值。现在这个比例完全倒过来了。

在AI时代,创作者的核心价值发生了根本性转移:

从工具熟练度的比拼,转向洞察力的较量。

当选题、写作、配图、发布都被智能化后,真正不可替代的是:

  • 感知用户真实需求的敏锐度 – 你比AI更懂人心
  • 独特的思维角度和价值观输出 – 你的观点就是你的护城河
  • 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达能力 – 技术可以模拟,但感情无法复制

我们终于可以把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创作本质上:传递价值、连接情感、启发思考。

结语

体验讯飞绘文这几天,我常常想起那些深夜为了调一个格式而熬到凌晨的日子。

那时候总觉得,创作怎么这么难?

现在我知道了,不是创作难,是工具让创作变难了。

真正的创作,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,像对话一样流畅。

如果你也想摆脱”软件管理员”的身份,重新成为纯粹的创作者,不妨试试讯飞绘文。

体验地址: https://turbodesk.xfyun.cn/

让我们一起,找回创作最初的纯粹与快乐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