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

  现在网上的 AI 模型太多了

  像deepseek、豆包、Kimi、通义、元宝……

  确实,用好 AI 能让工作生活轻松不少

  可真上手一试,往往是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
  实际效果和预期差太远啦!

  有人直接就放弃,认为现在的 AI 是智商税,有的却狂找教程,甚至花几百几千买付费课程。

  大部分教程也是大同小异,都讲些基础入门知识

  今天我就以Deepseek为例,

  和大家聊聊如何高效使用 AI,还有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

  看完这篇,不管哪个 AI 模型你都能玩得转,

  开整!

图片[1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秒懂deepseek

 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

  想要用好 Deepseek,我们就要先了解它。

  Deepseek,是国产免费开源的强大 AI 大模型。

  有两个模型版本,具有推理能力的 Deepseek R1,还有通用模型Deepseek V3。

图片[2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R1模型擅长解决那些逻辑推理密度高的任务,

  像数学推导、代码生成这类任务,

  只要告诉它我们要干什么,它就可以代替我们思考给出答案。

  但并不是所有的任务都可以依赖AI的自主思考,

  许多任务场景,都得按我们自己的流程步骤进行,

  这个时候就要选用V3模型。

  简单地说,V3会严格按你的流程走,而R1喜欢自己动脑找答案。

图片[3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要是想查最新资讯、追热点这种时效性较强的,

  就得点开 Deepseek 的联网搜索功能

  因为Deepseek现在的知识库截止于2024年的7月,

  AI模型都是根据一定的资料库训练出来的,

  而知识库并不是实时更新的。

  网上信息鱼龙混杂,联网要记得多验证信息来源。

  总之,要按需选模型,

  像数学问题选R1推理模型,文案写作选V3通用模型,

  别盲目跟风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  使用方法

  2.1 提问公式

  背景+动作+结果+要求

  =

  (任务的背景信息)+(要帮我干什么)+(达到什么预期结果)+(要什么不要什么)

  背景:我4月份准备去广州游玩,预算6000元

  行动:帮我制定一份3天2夜的广州旅游攻略

  结果:可以轻松游玩尽可能多的景点

  要求:提供3份不同的旅行攻略供我选择,要有详细的交通路线,整理成表格形式

图片[4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要注意:

  提问时,这4个要素不一定都要包含,要根据任务的类型调整。

  创意性任务是要什么直接说,给R1模型更多的发挥空间。

  也就是说提示词要尽量简洁,

  不需要逐步指导,否则可能会干扰R1的思考逻辑主线,限制它的推理能力。

  规范性任务是缺什么补什么,要描述具体的要求,

  通过结构化、补偿性提示词引导推理步骤。

  对于复杂推理问题,最好提供示例参考,要求V3模型分步思考。

  这4个要素中,【要求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费脑的,

  很多人都说不清自己的要求是什么。

  所以我提供了份常用的要求清单,写提示语时大家可以参考下。

图片[5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如果实在想不出来怎么提问,可以反问AI,让AI帮我们梳理思路。

  示例:

  我现在想做一份广州3天2夜的旅游攻略,但不知道需要提供什么信息,请你和我进行对话,问我一些问题,帮助我梳理思路

图片[6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当DeepSeek 的回复不符合预期时,

  可以通过补充信息和叠加指令来修正。

  比如撰写书评时,叙述风格不理想,可以检查下Deepseek的思考路径,

  找出偏差误判的节点,针对性补充背景资料。

  或者也可以直接提供参考案例,让AI对齐风格输出。

  如果能描述清楚自己的要求,就给AI叠加具体的风格指令,规范AI的思考路径。

  2.2 提示语策略

  如果你在广州旅游时想让 AI 推荐下美食,

  可以通过这 3 个提示语策略,高效获取想要的内容:

  精准定义:”推荐5家北京路附近的粤菜馆,适合一家三口,人均100-150元。”

  分解任务:先问菜系(粤菜/潮汕菜),再问价格区间,最后问环境要求。

  引导问题:”对比陶陶居和广州酒家的招牌菜,哪家更适合拍照打卡?”

图片[7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不要总想着一步到位,一次性就能得到完美的结果。

  AI 输出的结果不满意别立马就摆烂,

  多交流几轮试试,

  可以要求它自我评估修改回答,

  也可以直接把我们不满意的地方告诉它。

  完美是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。

  从简单基础的提示语开始,再逐步添加细节和要求,

  突出最重要的2-3点要求,最好是能给出参考示例。

  不要上来就复制粘贴不知哪来的一大坨提示词,

  我们自己看了都迷糊,更何况是AI。

  隐患与规避方法

  3.1 墙头草

  当提示语有明显的立场或倾向时,AI 只会告诉我们想听的。

  比如:

  倾向提问:”奶茶含糖量高危害健康,请详细说明戒奶茶的好处”

  中立提问:”请客观分析奶茶对健康的影响,既要说明潜在风险,也要提及合理饮用的可能性”

图片[8]-AI从入门到精通!这篇文章让你玩转 Deepseek、豆包…所有的 AI 模型-课多多

  所以设计提示语的时候,

  尽量使用中立语言,避免包含偏见和预设立场。

  也可以明确要求AI提供多角度的观点,对重要的信息自己要溯源验证,

  或者多个 AI 模型,像豆包、秘塔、Kimi、通义、元宝

  进行交叉验证,降低信息误差。

  3.2 AI 幻觉

  AI 有时还喜欢自信地胡说八道,可提供的具体数据或事实无法验证。

  这就像一个人被问到不懂的问题时,只能硬编一个答案出来。

  在没有相关信息源的情况时,AI是靠猜概率输出内容,

  会根据词语常见的搭配关系编内容,

  比如太阳从哪升起,大概率填“东”,但有时也可能猜错。

  而且只要数据被收录过,就可能照搬,即使信息是完全错误的,

  所以关键问题一定要自己再核实一遍。

  在设计提示语时,也可以要求AI提供信息来源,

  明确区分已知事实和推测,方便我们去验证信息。

  资讯来源:在资讯主要内容后面使用括号标注出资讯来源媒体的名称,并在末尾用数字标注资讯对应链接的序号,鼠标上浮后可以显示链接内容,并可以点击进入链接网址。

  AI 是我们思维的延伸,

  只要掌握方法,你能把 8 小时的工作压缩到 2 小时,把灵感变成现实,让不可能变成可能。

  今天的分享也只是冰山一角,

  后面还会持续输出更多 AI 干货内容

  你在使用 AI 时遇到的最大困扰是什么?

  欢迎评论区唠唠~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