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时候想一想,AI生成的作品真实吗?

整个五一,不知道大家刷了多久的短视频。其中的AI占比有多少。

至少在葉子的视角,各种离奇、浮夸、虚假的AI短视频已经充斥着整个手机。AI率高达60%。

短视频刷的越多,我越感到厌烦。

图片[1]-有时候想一想,AI生成的作品真实吗?-课多多

那些一开始很亮眼、有趣、新奇的AI内容,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。

我更喜欢那些有温度、真实的内容。

那些没有华丽的外表,但依然可以打动我的内心的真实。而不是AI假装的真实。

诚然,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,AI将真实的界限模糊了。

AI绘画创造的画面和真实的世界相似度可以高达99%。AI视频创造的动态效果,和影视剧中基本无二。

AI数字人创造的口播视频,也足以可以以假乱真。AI写作的文章,华丽的词藻让文学工作者都自愧不如。

但这不过是AI假装的真实。而不是真正的真实。

有人可能要开始骂我了,你本身就是一个AI博主,这不是端起碗吃饭,放下碗骂娘吗?

并不。我喜欢AI制作的内容,但是不喜欢AI构建的虚假。

我始终喜欢的AI是,以往没有AI的时候,我们脑中诞生的想法只是想法,现在可以借助于AI真正出现在这个世界。

比如:以前一个人想要把创意拍成短片,需要找导演,找演员,拉投资。99%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这些事。而现在可以借助于AI,就可以完成。

以前一个人做了场梦,想把梦中的世界画出来。即使找个画家,画家也不一定能完美复刻,而且价格不菲。而现在只用简单输入几句提示词,就可以把梦境复原。

我喜欢的是人类创造,而AI负责实现。

而现在网络上很多AI制造的内容,几乎没有任何人类参与的部分。

AI批量选题,AI批量制作,AI批量发布。

相信大家都明白,一旦图文视频可以批量生产,那基本上都不是啥高质量的东西。

甚至可以称之为,互联网垃圾。

AI越是发展,打动人们的越是人类参与的部分。

因为那一部分才是真实,有血有肉,带着点粗制滥造,但是隔着屏幕就会让你产生灵魂的共鸣。

关注很多时候就是那一瞬间的发生的事。

一句话、一件事、一个表情、一个想法、一种声音。

我在网络中展示真实的自己,然后吸引那些可以被我吸引到的人。

我并不是像AI那样足够完美的,足够惊艳的,足够正确的。

但我就是我。你看到我之后会想,他说的不是就是我想看到的吗?

我能为看我文章的人带去什么?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
不是我写多少篇流程化的文章,展示多少专业的技术。

而是,我和你之间,是否有足够的链接。

除了知识、娱乐。还有一些你看了之后也许会有一点点触动的内容。让你在除了AI之外,还能想到有这么个人。

这是单纯的AI无法做到的。这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。

当所有的外表都被AI取代,这是最具备竞争力的优势。那是独一无二的我和你。

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模版,和夸张的标题。

很多人看了我文章的人会问我,AI已经可以这么简单的创作内容了,我以后还能干嘛。

是的,AI可以快速、高效的生成文字、图片、视频,甚至可以通过对算法的理解,创作观众可能喜好的内容。

但它不是你,它永远没有生命力。

它没有看过你看过的日出日落,它没有听过你听过的潮涨潮落,它没有感受到你体验过的喜怒哀乐。

它既没有人性的温度,也没有人性的挣扎。

它只是假装真实,假装理解,假装人类。但永远无法真正的触动人心,它只是冷冰冰的一组数据。

创作是一种交互的行为。

我通过文字、图片、视频表达自我的思考,而用户用点赞、评论、转发回馈他们的共鸣。

我用时间和情感创作内容,交换到用户的时间和情感。两者缺一不可。

我们是共生的。

一起成长,一起进化。

而AI,不过是我们一起前行时的车具,让我们得以加速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