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写作=专业领域经验 ×AI
AI 写作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我们的经验和 AI 技术相结合,形成 “AI + 领域” 的高效创作模式。
专业知识是根基,而AI技术就是个助推器。
光会用AI工具的运用还不够,关键还得懂行。
不同领域,像教育、医疗、营销等等,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表达规范。
不懂行,用 AI 写出来的东西就和外行人瞎掰差不多,不能细看。
垂直行业的知识经验是决定AI输出质量的关键。
提示语就是将我们的专业经验转化为 AI 能听懂的话,以此来实现精准内容的生成。
就好像让 AI 写个医疗报告,它得了解医学术语、行业标准和最新研究成果,才能准确传达专业信息。
要命的是,AI 有时还喜欢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。
所以,我们只有掌握一个领域的常识和关键概念,才有能力识破 AI 是不是在编瞎话。
![图片[1]-别瞎花钱!花 3000 元买课不如看看这份 AI 写作入门手册-课多多](https://www.kedd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5/1-9.webp)
任务拆解法
像文章写作这样的复杂任务,不要想着能一蹴而就。
我们可以用任务拆解法,
将其拆解成为标题、大纲、开篇段落、正文、结尾等多个子任务,
接着针对各子任务进行精细化调教提示词,
逐个完成后再如搭积木般组合,
最终就能形成一篇结构严谨、内容充实、表达清晰的文章。
2.1 明确目标和和需求
我们做任务前都要先想清楚【为谁解决什么问题,我们要得到什么?】
假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沟通的文章,不能光想着”教大家沟通技巧”这么笼统,
要先想清楚是给哪些人群看,大概的年龄范围,有什么共同点,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
比如目标人群主要是25-35岁的职场新人,
他们可能和我们当年一样,累死累活工作却总被领导说”不会说话”。
要把他们的特征和问题分门别类:
是遇到跨部门协作就怂?还是汇报时总被打断?
这些具体痛点要比泛泛的”沟通障碍”更能精准击打到目标。
那么这次写作,我们是想要得到什么?
是想让读者能真正理解”非暴力沟通”(能看懂),我们要多写点实在的经历和方法,别整虚的。
可以像聊家常那样,说说怎么把客户投诉处理成表扬信的真实案例。
如果是想让读者买我们的沟通课程(肯掏钱),就得把好处说得明明白白的,”学这招每年少加200小时班”。
追求点赞收藏转发量(爱互动)的话,
得像小红书爆款笔记那样,用”三句话让领导主动给你升职”这种戳心标题。
总之,要跟 AI 说清楚我们是为谁解决什么问题,想要得到什么,文案的写作方向才不会偏离我们的要求。
2.2 收集资料
通过搜索,做到认知对齐,同时保存优质案例和方法论,
再利用这些收集到的优质案例和方法论,设计提示语,就可以高效完成我们的写作任务。
以下表格是常用的搜索技巧:
![图片[2]-别瞎花钱!花 3000 元买课不如看看这份 AI 写作入门手册-课多多](https://www.kedd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5/2-7.webp)
在 AI 时代,不会主动搜索信息的人就像被困在信息茧房里。
只能被动接收别人想要给他们看的内容,失去了全方位观察的能力。
互联网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,只要你愿意主动搜索、深入挖掘,就能获得更丰富、更准确的信息,做出更明智的判断。
但如果连这种基本能力都没有,就只能被动接受别人塞给你的东西。
时间长了,你对世界的认知会变得越来越片面,甚至完全被别人操控。
2.3 执行子任务
1)基础提示词测试效果
记得要使用结构化提示词:背景、动作、目标、要求。
高质量提示词的调教,一定要避免多轮对话中反复调整,而是要在一个提示词的基础上持续测试优化。
具体使用方法可以看我上篇文章《AI 从入门到精通》。
比如第一次生成的文案结构松散,你可以直接修改提示词,要求“用分点方式列出三大核心优势”,而不是在聊天里一句句纠正AI。
另外,如果AI的初稿不尽如人意,别轻易放弃,可以告诉它“这段描述太抽象,能否加入实际使用场景说明?”让它针对性改进。
AI写作的真正优势不在于一次性完美输出,而在于快速试错和迭代。
就像写文章时先搭个框架,再逐步填充细节一样,你可以先让AI生成基础内容,再针对薄弱环节提具体要求,每轮优化聚焦1-2个点,最终打磨出符合需求的文案。
2)调教提示词,逐步添加细节要求
在AI写作中,提示词的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能指望一开始就得到完美的结果。
要写一份产品推广邮件,直接让AI”写一封智能投影仪的推广文案”,它可能生成泛泛而谈的内容,说”画质清晰、携带方便”这类套话。
这时候就需要像带新人一样逐步引导 AI。
先给基础框架:”写一封面向中小企业主的投影仪推广文案,重点突出办公场景的实用性”。
如果发现AI写的案例不够具体,就补充要求:”加入两个典型使用场景,比如出差演示和会议室培训”。
就像教新人写报告,要说”小王,这个方案再加点数据支撑”,而不是直接否定整个方案。
这样迭代几次,AI的输出就会越来越精准。
① 叠加要求指令
A、添加方法论。
你要让AI写一篇产品测评,直接说“写个手机测评”效果可能很笼统。
更好的方式是加入方法论指导,比如明确要求“测评需包含三部分:参数对比表格、实拍样张描述、3个典型使用场景分析”。
这就像给新人布置任务时,不仅要告诉他做份市场报告,还要说明报告要包含行业数据、竞品分析和用户画像三部分。
通过分步骤添加这类结构化要求,AI输出的内容会更接近我们的实际需求。
还有,引用”方法论“模块的内容,是一种变量引用法,
使用特殊符号如【】,将“方法论“三个字括起来,
AI 更容易识别到这是语法中的一种变量引用。
示例:
撰写一篇《红楼梦》读后感的开篇段落
1.背景:知名作家王小波的文风以黑色幽默和深刻哲思著称,擅长用比喻点题。《红楼梦》是一部反映封建家族兴衰的经典小说,主题包含爱情、命运与社会批判。
2.动作:请扮演王小波,结合其写作风格,采用以下【方法论】创作开篇段落:
【方法论】:
用比喻或暗喻手法,以一句深刻感悟点题(如“人生如大观园,热闹终归荒芜”)。
结尾需蕴含希望情绪(如“但荒芜中仍有新芽”)。
3.目标:30字以内的开篇段落,需体现王小波的文风与《红楼梦》的核心主题。
4.要求:
严格遵循方法论中的技巧,避免直接引用原文。
输出后自我验证是否符合王小波的语言特征(如反讽、简洁)。
B、添加针对性要求。
当AI生成的初稿漏掉关键信息时,需要像审核下属报告一样提出具体修改指令。
比如发现测评里参数对比不直观,就追加要求“每个功能点必须用百分比或分数量化(如‘续航比上代提升20%’)”;
如果缺少使用场景,规定“至少描述办公、旅行、游戏三种场景下的体验”。
这种针对性约束能快速纠偏,类似告诉设计师“海报主标题放大,促销信息用红色突出”,越具体,结果越可控。
② 投喂优质样例
就像教实习生写方案时,光说“要专业一点”,不如直接给一份过往优秀案例参考。
例如让AI写小红书风格的推广文案,可以附上一条爆款笔记。
AI会模仿这种真实案例的语气和结构,避免生成过于官方或生硬的内容。
不过注意要选对样例,一个样例的效果不好,就换另一个样例。
如果你给的是科技评测风格,却想让AI写情感类文案,反而会带偏方向。
可以给多个样例,还可以给正反样例。
每个样例的效果都需要大量测试,只保留优质有效样例。
总之,别怕自己不会写,先整出一个初版提示词来,看看效果哪里不好,就去改改提示词,再重新试试。
就这样反复琢磨、不断测试、验证和优化,一步步把提示词往理想的效果上靠。
最后就能得到一个能解决这类问题的专业又通用的提示词模板。
3)AI生成初稿
AI生成初稿要通过多次生成和筛选来优化内容质量。
预设的提示词生成结果不理想,调整后重新生成,
直到挑选出表达清晰、符合需求的片段,再拼接和重组形成连贯的初稿。
注意保留生成过程中优质的段落,对薄弱部分单独优化,最后整合成逻辑通顺的初稿。
这种迭代方法既能发挥AI高效产出的优势,又能通过人工干预确保内容质量。
2.4 合成润色人工定稿
润色是要让文稿更贴近真人写作的自然感和专业性,减少宽泛笼统的描述,让用词用句更加具体可参考。
可以直接让让AI模仿某领域某人的写作风格,越专业越出名越好,或者直接给出示例文章,让AI直接参考。
提供1-2个喜欢的范例段落作为参考,同时也可以告诉它要避免什么样的表达风格。
用具体的形容词组合来描述你想要的风格特征,比如”深度但简明,剖析透彻但言简意赅”。
风格指导模板:
请参考以下风格:【插入范例段落】
避免这种风格:【插入反面案例】
整体风格应该是:【形容词组合】
整个过程中,可以让AI自己复盘内容,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。
或者自己朗读文稿来检查内容流畅度,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进行判断,去掉那些明显的AI痕迹,
比如”首先””其次”这类机械的连接词,还有那些重复使用的”不仅…而且…”句式,这些会让文章显得生硬不自然的表达。
去掉空洞的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段落和句子,补充个人的独特见解或个人经历,这是AI难以自动生成的部分。
对于文章中提到的数据、案例、金句语录等,一定要仔细核对真实性,修改、补充真实来源的准确信息,避免AI可能产生的虚构内容。
2.5 提示词抽象成模板备用
把好用的提示词变成模板,下次遇到类似的使用场景,就可以直接调用模板让AI输出。
【明确目标需求—搜索资料—通用提示词一调整适配一提炼模式一形成提示词库】
不断地实操积累,建立并持续优化我们自己的提示词库。
比如:
常用内容类型提示词
特定平台风格提示词
润色优化专用提示词
成功案例的完整提示词记录……
就像公众号推文的提示词库:
有适合科技产品的”参数优先型”模板,有适合餐饮店的”故事场景型”模板。
每次写新文章时,可以像选菜谱一样挑个合适模板,再根据具体需求微调。
这些模板可以帮我们省去了许多重复的劳动,但是真正的创意和判断还得靠自己。
建议新手可以从写商品短评开始练习,先让AI生成几个版本,自己筛选修改,慢慢就能找到与AI配合的节奏。
AI是放大我们能力的工具,而不是替代我们的大脑。
用得好,它能帮我们节省大量时间,让我们能更专注于真正需要创意思考的部分。
总之,要重点培养”AI协作思维”而非”替代思维”,搜索能力和提示词工程是同等重要的,人工介入也是不可替代,还要注重素材库/提示词库持续积累的复利效应。
AI写作要点总结
3.1 循环优化原则
不要期待 AI 直接生成完美内容,
要提供清晰、具体的指令分步骤引导 AI,积极参与内容审核和调整,不要被动接受 AI 输出。
可以把复杂的创作任务分成三个层次来处理,确保每个环节都处理得细致入微。
战略层是创作的总纲,它就像大楼的设计蓝图,要确定整体目标、核心定位和关键成果。
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健康饮食的文章,
战略层指令就可以是:整体目标是让读者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;核心定位为面向年轻人的实用科普文;
关键成果是读者看完后能记住几条简单易操作的饮食建议。
战术层则如同大楼的框架搭建,聚焦内容结构、论点安排和表达方式。
健康饮食文章的战术层指令为:文章先介绍常见的不健康饮食习惯,再阐述健康饮食的好处,最后给出具体饮食搭配建议;论点上用科学研究数据和生活案例相结合;
表达方式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。
执行层就像是给大楼进行内部装修,专注具体用词、句式变化、修辞手法这些细节。
比如在描述健康饮食好处时,
不用 “有益身体健康” 这种平淡表述,而是换成 “坚持健康饮食,能让你的身体像充了电的小马达,活力满满一整天” ,
用比喻的修辞手法,让表达更生动。
实操起来就是这样,先确定大方向,再细化结构,最后打磨细节,针对薄弱环节提供具体优化指令,每轮迭代关注 1-2 个改进点,而非全部,一步步让创作更完美。
3.2 人机优势互补
想写一篇游记,AI能快速生成结构,
比如“开头-景点描述-美食体验-结尾”这样的框架,还能给我们提供“用时间线”“按地理位置”“按心情变化”多种角度的思考。
如果想模仿某位作家的风格,AI也能把我们的文字改得像村上春树的文艺范。
写完后,AI还能帮我们润色改写,把“我觉得这里不错”改成“青石板路上的晨露未干,老茶馆的竹帘在风里轻轻摇晃”,让语言更生动。
不过,AI也有短板。
写科幻小说时,它能生成星际旅行的场景,但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点子,比如《三体》里的黑暗森林法则,AI就想不到。
要是写关于新能源的行业报告,AI可能会用去年的数据,因为它没法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策。
写失恋感悟时,AI能堆砌“心碎”“眼泪”这样的词,但写不出你凌晨三点在阳台看月亮时那种刻骨铭心的个人感受。
因此,人机优势互补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我们先想好核心观点,AI负责帮我们把结构调整得更流畅,把句子改得更有画面感,甚至可以帮我们检查逻辑漏洞。
就像做菜,我们定好“红烧肉要酱香浓郁”的基调,AI就负责把步骤优化得更省时间,把火候控制得更精准。
3.3 提示词工程四要素
背景+动作+结果+要求
=
(任务的背景信息)+(要帮我干什么)+(达到什么预期结果)+(要什么不要什么)
像搭积木一样把任务拆成四块:
“我正在准备东南亚旅行攻略(背景),需要分析当地夜市美食(动作),希望突出性价比和特色(结果),用表格+段落结合,别用专业术语(要求)”。
提问不一定要包含4个要素,要根据任务的类型调整。
创意性任务是要什么直接说,给R1推理模型更多发挥空间。
而规范性任务是缺什么补什么,要描述清楚写什么、给谁看、达到什么效果以及具体的要求,通过结构化、补偿性提示词引导推理步骤。
如果是写科幻小说(创意任务),直接说“写一个外星人用筷子吃火锅的搞笑场景”就行,给AI自由发挥空间;
但要是做商业计划书(规范任务),就得详细:
“我需要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(背景),请用SWOT模型对比5家厂商(动作),结论要支持投资决策(结果),分章节输出,数据用2025年最新报告(要求)”。
3.4 风险控制要点
在用AI写作时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关键风险点:
防范AI幻觉问题。即AI可能会自信地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不准确或虚构的内容,我们要对AI输出的关键信息进行质检。
避免内容偏见。AI可能基于训练数据中的潜在偏见给出片面观点,我们要让AI提供多角度的分析。
防止表达同质化。AI容易重复使用高频词汇和套路化表达,要避免使用过度常见的元素,才能创作出独特作品。
以写一篇医美行业分析报告为例:
既要要求AI标注”据2022年某机构统计”等数据来源说明(防幻觉),又要提示”需包含支持者和反对者对医美安全性的典型观点”(防偏见),同时限制”避免使用’颜值即正义’等网络流行语的直接引用”(防同质化)。
这种立体化的风险控制,能显著提升AI生成内容的可靠性。
AI 写作让内容创作不再局限于个人能力。
稍微总结下今天的内容:
AI 写作是【领域+AI】的高效创作模式,垂类行业知识经验决定 AI 输出质量,提示语是将专业经验转化为 AI 能懂的话。
像写文章这种复杂任务可用任务拆解法,先明确目标需求、收集资料,再执行子任务生成初稿,之后合成润色人工定稿,最后把提示词抽象成模板备用。
要注意防范 AI 幻觉、内容偏见、表达同质化等问题。
你要是在实践中总结出好用的提示词模板,
别忘了来评论区分享~
大家一起进步!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