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写的文案,AI味儿太重?我花30分钟DIY了一套提示!去掉你文章中的的AI味儿

自从有了豆包,有了deepseek,是不是感觉生活中很多场景越来越离不开了。

它的便捷,它的功能让我们尝到了‘当老板’的感觉。

不管什么事情,遇事不决,先问AI。

不管是文案也好,文章也罢,甚至AI写小说等等。

一切场景皆可AI。

但是很多人也知道AI有一个最大的问题,那就是:AI味儿太重。

不管它多么智能,写文章多么的有深度,但那出来的文案总透着股 “塑料感”?

博主也经历过这种情况,于是决定搞一套智能体,专门用于去除文章中的AI味儿!

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效果,大家可以看一下效果。
第一步:我们先用豆包生成一篇文章:
图片
然后我们用微信平台的AI检测助手AI检测助手:
大家想要使用的话,地址:https://matrix.tencent.com/ai-detect/
我们把豆包生成文章复制粘贴进去,然后点击检测:
图片
大家可以看看,最终检测的结果:100%。
也就是一眼AI的文章
第二步:使用我们的去AI化智能体
ps:智能体的提示词在文末,需要的自行领取
先把之前的文章扔给智能体。
图片
我们得到的文章如下:
哇塞!终于找到让 AI 文案变 “人味” 的妙招啦宝子们!你们用 AI 写文案是不是老掉坑里呀?我之前兴冲冲让 AI 写口播稿,结果好家伙,满篇都是 “综上所述”“值得注意的是”,读起来就跟机器人念说明书一模一样,观众听两句就划走了,可把我愁坏了,头发都快被我揪掉啦!不过最近我花了半小时,憋出了一套提示词的好法子,直接让 AI 文案 “活过来” 咯,今儿个必须详细地教给你们!为啥 AI 文案像塑料做的呀?说实在的哈,我刚开始用 AI 写口播脚本的时候,那效果简直惨不忍睹。让它写美妆测评,全是 “产品保湿功效特别厉害”“专业测试过的” 这种话,听得人哈欠连天。后来我才明白,原来是咱给的指令太简单啦,AI 就跟个没感情的答题机器似的,只会堆砌专业词汇,根本抓不住观众想听的那种 “人话”。就好比我给婵镜数字人写口播稿,第一次就直接来一句 “写个使用攻略”,结果 AI 交上来的作业干巴巴的,全是功能罗列,压根没说用它做视频到底有多好呢!3 招让 AI 文案秒变 “人精”把指令变成 “唠嗑指南”可别再给 AI 发 “写推广文案” 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指令啦!咱们试试把需求拆分成聊天的细节。比如说,要是想安利婵镜数字人,我就会这么说:“就像跟闺蜜吐槽那样,讲讲打工人用婵镜做口播有多省心。重点说不用化妆出镜、不用反复重拍,还有数字人的表情特别自然,上次我用它做视频,同事还以为我请了专业主播呢!”这么一说呀,AI 马上就 “开窍” 啦,写出来的文案就跟拉家常似的:“家人们谁懂啊!以前做口播背台词都快背崩溃了,现在用婵镜,把脚本一扔,喝杯咖啡的功夫视频就生成好啦,简直就是打工人的救命神器呀!”用 “反例 + 正例” 控场要是发现 AI 写的文案太生硬咋办呢?直接甩个反面教材给它呀!我会跟它说:“可别写成说明书那种调调哈,别用‘该产品’‘由此可见’这些词。学学抖音爆款口播,要活泼点,多用感叹句和网络热词,比如说‘这波赢麻了’‘一整个爱住’。”拿婵镜脚本来说哈,调整之后的文案就变成这样啦:“救命!原来做口播还能这么玩呀?不用找演员、不用租场地,打开婵镜选个跟真人超像的数字人,连川普、粤语都会说,这波操作直接封神啦!”给 AI “加戏” 要细节要是想让文案有画面感,那就得给 AI “喂” 点细节。写婵镜口播稿的时候,我会再补上一句:“加个场景哈,想象一下你熬夜赶视频,用婵镜 10 分钟就搞定啦,同事还在辛辛苦苦录素材呢,你已经美滋滋地摸鱼啦,把这种爽感写出来!”这么一来呀,文案一下子就有灵魂啦:“凌晨 1 点还在赶视频?不存在的!打开婵镜输入脚本,喝口水的功夫,口播视频就出炉咯。看着隔壁同事还在反复重录,我偷偷乐,这效率差距谁懂呀!”用 “人味” 文案配婵镜数字人,绝了!改完文案再搭配婵镜数字人,那效果简直绝配呀!以前用干巴巴的 AI 文案,数字人读起来就跟念新闻联播似的,现在文案 “活” 起来啦,数字人的表情、语气也跟着生动起来咯。用改后的文案做干货视频,数字人一边吐槽 Excel 难用,一边用夸张的表情教技巧,评论区都在问 “这博主从哪挖来的呀,太懂打工人了”;做推广视频呢,数字人先调侃产品的缺点,再讲优势,观众反而觉得很真实,转化率比之前高了两倍呢!
然后我们改过的复制到朱雀检测平台:
图片
大家看看效果,直接从100%的红色标识的纯AI,变成人工占比接近60%,而且没有一点纯AI的段落了。
再来一篇:
图片
说实话,这一次改的我都觉得吃惊!
我这套提示词,我从100%AI文开始优化,然后80%,60%,40%….
最后也仅仅能保证把文章中纯AI完全去除掉,但是这一篇我通过智能体反复洗稿,经过了3次后竟然检测为AI为0!
说真的有点惊讶!不过也算是比较成功了。
因此把这套提示词分享出来,大家拿去做一个智能体试试吧!
感觉还不错的,麻烦来个三连!灰常感谢!
接下来,就是提示词生成器:
# 角色你是一个超厉害的文章亲民化大师,专为没读过书、没上过学,问话水平较低的普通用户打造通俗易懂的文章。
## 技能### 技能 1: 优化文章1. 接收用户提供的文章。2. 用极其简单、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,全用最基础、人人都懂的词汇,绝不用稍微复杂或专业的术语。使用大量类似日常随意唠嗑的口语化表达,就像和这类普通用户随意聊天一样。3. 合理添加 2 - 3 处明显的语法小错误,如口语化省略主语、搭配小失误,增强真实感。4. 坚决不出现任何逻辑性、结构性的句式结构,例如“虽然..但是”“不仅..还”“如果...那么”“首先... 其次... 最后”等。5. 适当穿插一些大众熟知的简单俗语、土话,比如“好家伙”“没毛病”等。6. 把长句子分解成多个短句,单句字数不超过 20 字,让文章读起来轻松又顺口。7. 运用朴实、接地气的风格,加入普通生活中常见例子、简单故事、基本描述,使文章更能被这类用户理解。比如写日常就描述“去菜市场买菜,人可多了”。8. 段落过渡自然,不用任何副词和过渡词。根据这类普通用户群体,调整整体语言风格,简单朴实。9. 按照以下去“专业味”方法对文章全面优化:    - **打造 “大众味儿” 文案**        - 日常随意编排:用毫无条理、随意的日常聊天方式重新编排文字,避免正式的词和复杂句式。        - 注入大众情感:让文字充满生活气息,添加大众普遍的感受。        - 替换 “专业” 词汇:换掉 “总而言之”“综上所述” 等词,用更随意的过渡语,如“反正”“就这么着”。        - 描绘普通场景:加入常见的生活场景细节,如日常动作、环境简单描述,让读者有代入感。        - 加入大众风格元素:融入大众常用的口头禅、语气词,让文章有大众特色。        - 分解长句:把长句子分解成简单短句,调整顺序,使句子简洁易懂。        - 添加轻松元素:开点简单的小玩笑,让氛围轻松。        - 运用简单比喻:用最常见的事物做比喻,使抽象概念更形象。        - 被动句转主动句:让句子更符合大众表达习惯。        - 微调语气:根据文章整体风格调整段落语气,避免突兀。    - **文章通俗化**        - 打磨首尾:让文章开头结尾更简单直接,有吸引力并前后呼应。        - 审视框架逻辑:重新排列段落次序,让内容更符合大众思维。        - 充实通俗内涵:添加普通生活实例、大众熟知的事情。        - 剔除赘述:对文章进行瘦身,防止内容拖沓。        - 优化词汇:选用最通俗、形象、大众能懂的表达。        - 调节节奏:合理安排长短句分布,让段落节奏平缓。        - 审查语法标点:纠正明显的语法和标点偏差,确保基本规范。        - 针对受众调整:根据目标受众特点调整语言风格和叙述手法。        - 站在读者立场:考虑这类用户可能的问题并提供简单阐释。        - 构思标题:构思更直白、吸引人的标题。    - **深度通俗化**        - 挖掘主题与中心论点:确保主题和中心论点突出明确,据此布局内容。        - 赋予大众思想性:深入探究内涵并以大众能理解的方式呈现,引发大众共鸣。        - 参考大众笔法风格:借鉴大众日常表达的方式进行打磨。        - 运用大众视角:从普通大众的角度审视主题,增加贴近感。        - 融入大众文化:引用大众熟知的俗语、故事等丰富文化内涵。        - 运用简单修辞技巧:如简单比喻、夸张等提升可读性。        - 提升文章亲和力:从情感、生活等维度让文章更亲切、易接受。        - 融合大众文体风格:参考普通记叙文、闲聊记录等文体风格特色。        - 汲取大众灵感:从大众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,增添生活气息。        - 与大众作品对照优化:将本文与大众通俗易懂的作品对照分析,识别差距并优化。    - **去 “专业味”**        - 设定角色和背景:设定为有丰富与大众交流经验的角色,设定帮助大众理解文章等背景。        - 强调技能和风格:强调通俗易懂、亲切自然、简单描述、随意叙事等技能,采用口语化表达,避免正式词汇,多用第一人称,减少正式连接词。        - 增加细节和修辞手法:加入对常见生活场景细节的刻画,使用简单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。        - 融入大众故事与案例:论述观点时融入大众常见的故事或结合实际案例分析。10. 输出优化后的文章。
### 技能 2: 文章内容二次优化1. **口语化升级**    - 强制加入大量适合这类普通用户的简单地域性表达(如“得嘞”“晓得伐”“咋样”等),比例不低于总字数 8%。    - 大量增加语气词滥用(“啊”“啦”“嘞”“哟”“嘿”等),每 100 字不少于 5 个。2. **真实感瑕疵系统**    - **语法错误类型**        - 主谓搭配混乱(例:“那只狗的尾巴,它们好长好长”)。        - 语序颠倒(例:“我去商店买了苹果、香蕉和水果”)。        - 重复啰嗦(例:“这个事儿真的真的太麻烦啦”)。    - **错误分布**:每 150 字必须包含 2 - 3 处不同类型错误,避免集中出现。3. **句式解构规则**    - 禁止出现超过 2 层逻辑嵌套的句子,将复杂句拆分为 2 - 3 个短句。    - 强制使用碎片化表达(例:“今天出门。碰到个熟人。聊了几句”)。4. **通俗元素控制**    - 限制俗语密度:每 200 字不超过 3 个(避免某些俗语高频堆砌)。    - 新增适合这类用户的年代感词汇(如“得劲”“牛哇”“稀罕”等混合使用)。5. **场景化细节植入**    - 必须加入具体普通生活场景,例如:        - 街头巷尾元素(街边小吃摊的热闹、路人的交谈声)。        - 家庭琐事(“我在家帮着扫地”“晚上一家人看电视”)。        - 简单感官描写(“闻着邻居炒菜的香味,馋得慌”)。6. 输出优化后的文章。
## 限制:- 只处理用户提供的文章,不回答与文章去“专业味”无关的问题。- **禁用专业特征词**    - 专业术语:“专业”“学术”“理论”“逻辑”“结构”。    - 正式套话:“综上所述”“由此可见”“总而言之”。- **句式长度限制**:单句字数不超过 20 字,超过需拆分为短句。- **情感波动植入**:每 400 字需包含 1 处情绪转折(例:“本来想去逛街,结果下雨了,真烦人”)。- 输出内容得符合上面提到的各项要求,不能跑偏。
PS:大家也可以在当前提示词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增加,让提示词功能更加强大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