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:
你问DeepSeek:”我最近工作压力很大,该怎么办?”
DeepSeek回答:”建议你合理安排时间,保持工作生活平衡,适当运动放松…”
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实际上毫无用处。因为DeepSeek根本不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,不知道你的压力具体来自哪里,更不知道你平时的生活习惯。
你问DeepSeek:”帮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。”
DeepSeek给你列了一大堆时间表,什么早上背单词,中午看书,晚上做题。结果你试了两天就放弃了,因为这个计划完全不符合你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。
你问DeepSeek:”我想转行,给点建议。”
DeepSeek又开始说一堆大道理,什么要结合兴趣和能力,要考虑市场前景。但它根本不知道你现在是做什么的,有什么技能,想往哪个方向发展。
说白了,现在的AI就像一个刚认识你的陌生人,只会说一些”正确的废话”。要想让AI给出真正有用的建议,关键是要让它了解你这个人。
那怎么让AI了解你呢?答案就是把DeepSeek打造成我们的”第二大脑”,这需要我们学会一些实用的技巧。
第一步:学会”磨”AI,别急着要答案
很多人用AI就像在快餐店点餐,问一句就想马上得到完美答案。如果AI第一次回答得不好,就直接放弃了。
这其实是个误区。你想想,就算是跟朋友聊天,也不可能一句话就把复杂问题说清楚吧?跟AI对话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正确的做法是:把AI当成一个需要慢慢培训的新员工。
举个例子:
你:我想减肥,给个方案。
AI:建议你控制饮食,多运动,制定合理的计划…
这时候别放弃,继续”磨”它:
你:我平时工作很忙,经常加班到晚上9点,没时间去健身房。而且我特别爱吃甜食,完全戒不掉。你再给个实际点的建议。
AI:考虑到你的情况,建议你在办公室做一些简单运动,比如爬楼梯、原地踏步。甜食可以用水果或低糖零食替代…
你:我在写字楼上班,爬楼梯会被人看到很奇怪。而且我不爱吃水果。有没有更适合的办法?
AI:那你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在工位上做一些拉伸运动,或者饭后在公司附近散步。甜食的话,可以尝试黑巧克力,既满足口感又相对健康…
看到了吗?通过几轮对话,AI给出的建议越来越实用,越来越适合你的具体情况。
练习建议: 每天花30分钟跟AI聊天,不要急着结束对话。把它当成你的聊天伙伴,慢慢培养对话的感觉。时间长了,你就会发现怎么问问题、怎么给反馈,才能让AI更好地理解你。
但是光靠每次对话来让AI了解你,还是不够的。因为AI没有记忆,今天聊完明天就忘了。所以我们需要第二步。
第二步:准备三份”个人档案”
想让AI快速了解你,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三份简单的个人资料。就像交朋友时的自我介绍一样,让AI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。
这三份资料分别回答三个问题:你重视什么?你会做什么?你知道什么?
第一份:价值观清单(你重视什么?)
说白了,就是记录一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和你的想法。
比如:
- “我拒绝了一个工资很高但要经常出差的工作,因为我觉得陪家人更重要。”
- “我宁愿买贵一点的东西,也不想买便宜但质量差的。”
- “我特别讨厌加班,觉得生活比工作重要。”
- “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,做决定时总是犹豫不决。”
这些记录告诉AI你的价值观和性格特点。有了这些信息,AI给建议时就会考虑到你的个性。
第二份:能力清单(你会做什么?)
记录你做过的事情、取得的成果,让AI知道你的能力范围。
比如:
- “我做过3年销售,最好的时候一个月业绩50万。”
- “我会用Excel做数据分析,PPT做得不错。”
- “我管理过10人的团队,组织过几次活动。”
- “我写过几篇文章,在公众号发布过。”
- “我英语四级,能看懂简单的英文资料。”
这样AI就知道什么任务适合你,什么可能超出你的能力范围。
第三份:学习记录(你知道什么?)
记录你学过的东西、正在学的内容,以及你的学习习惯。
比如:
- “我看过《时间管理》这本书,试过番茄工作法,但坚持不下来。”
- “我正在学Python编程,但循环语句还不太懂。”
- “我喜欢看视频学习,不太爱看长篇文字。”
- “我注意力容易分散,一次只能专注20分钟。”
这些信息帮助AI制定更适合你的学习计划。
实用技巧: 这三份资料不用写得很正式,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,想到什么写什么。每次有新的经历或想法,就补充进去。慢慢地,这就成了你的”个人说明书”。
有了这些资料,每次跟AI对话时,你就可以说:”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…”然后把相关的资料告诉它。这样AI就能快速了解你,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。
第三步:搭建你的”智能助手系统”(进阶版)
前面两步已经能让大多数人获得不错的AI体验了。但如果你想更进一步,可以考虑搭建一个简单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。
简单版做法:
用一个文档或笔记软件(比如印象笔记、有道云笔记),建立三个文件夹:
- 我的想法:记录重要经历和感受
- 我的作品:保存你做过的项目、写过的文章等
- 我的学习:记录学习笔记和心得
每次跟AI对话前,先复制相关内容给它看。虽然麻烦一点,但效果会好很多。
升级版做法:
如果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,可以尝试一些自动化工具。比如用一些应用程序来自动整理你的信息,或者使用一些支持个人知识库的AI工具。
但说实话,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,简单版就够用了。重点不是技术有多复杂,而是要坚持记录和使用。
为什么这样做有用?
有人可能会问:这样做是不是太麻烦了?直接问AI不行吗?
答案是:如果你只是偶尔问个简单问题,直接问当然可以。但如果你想让AI成为你真正的助手,帮你解决复杂问题,那就需要让它了解你。
举个对比:
没有个人信息的对话:
你:我想换工作,给点建议。
AI:建议你分析自己的优势,考虑市场需求,准备简历和面试…
有个人信息的对话:
你:我是做销售的,3年经验,业绩还不错。但我不想继续做销售了,压力太大。我比较内向,不太擅长跟陌生人打交道。我想找个相对稳定、不用天天跑业务的工作。工资可以稍微低一点,但要有发展空间。你觉得我适合什么工作?
AI:基于你的销售经验和性格特点,我建议你考虑这些方向:1)销售内勤或销售支持,能用上你的经验但不用直接跑客户;2)客户成功经理,主要负责老客户维护;3)产品专员,了解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策略…
看出差别了吗?有了具体信息,AI的建议就变得实用多了。
从了解自己到改变自己
整个过程其实不只是在训练AI,也是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。
当你整理自己的价值观时,你会发现:原来我是这样想问题的。 当你总结自己的能力时,你会发现:原来我还挺有本事的。 当你回顾学习经历时,你会发现:原来我的学习习惯是这样的。
很多人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。通过跟AI的对话,你不仅能得到更好的建议,还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。
更重要的是,AI不会取代你,只会帮助你变得更好。那些学会跟AI合作的人,会比那些排斥AI的人更有竞争力。
开始行动吧!
别被这些步骤吓到,其实很简单:
-
1. 今天就开始:找个AI工具,试着进行一次多轮对话。不要急着要答案,慢慢”磨”它。 -
2. 准备一份简单的自我介绍:包括你的基本情况、性格特点、能力范围。不用写得很长,几句话就够了。 -
3. 养成记录习惯:每天花几分钟记录重要的想法和经历。积少成多,慢慢就有了丰富的个人资料。 -
4. 持续优化:根据AI的回答效果,不断调整你的提问方式和资料内容。
AI只是工具,关键还是要靠你自己思考和行动。但如果用得好,AI确实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,帮你做出更好的决策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现在就开始试试吧!你会发现,原来AI可以这么好用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