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给普通人的MCP入门指南

最近太忙了,身为程序员的我,都还没怎么去深入了解MCP。今天,终于得空把MCP“啃下来”了,这里就用大白话给大家科普下什么是MCP吧~

什么是MCP呢?

1.1 基础概念

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协议),核心目标是解决大语言模型(LLM)与外部工具的通信问题。

1.2 通俗解释

举个栗子🌰

你家的智能音箱要控制空调等家居设备

  • 空调说:”要用红外发指令”
  • 摄像头说:”要用Wifi发指令”
  • 扫地机说:”要用蓝牙发送和接收指令”

这时候MCP站出来:”都别吵!你们说各自的方言,我当翻译!”👇

图片

如果没有MCP,音箱就得学会每个设备的协议,才能和它们进行交流。

有了MCP后,音箱只需要和MCP“说话”,由MCP来负责翻译,而MCP与设备的交互实现就由各个设备厂商来实现。

图片

1.3 MCP的作用

  1. 统一接口
    • 就像USB-C充电器可以给各种设备充电
    • AI只需要学习一种”语言”就能调用所有工具
  2. 即插即用
    • 新工具直接接入MCP就能用
    • 不需要修改AI系统本身
  3. 主动执行
    • AI大模型可以调用工具执行用户的复杂需求
  4. 安全可靠
    • 内置权限控制
    • 支持企业级数据保护
  5. 实时互动
    • 支持实时数据流
    • 比如直播数据、传感器数据等图片

1.4 一个具体的例子

想象你在使用AI客服:

  1. 你问”我的快递到哪了?”
  2. AI通过MCP连接物流系统查询
  3. 又通过MCP调用地图API显示位置
  4. 如果你想改收货地址,它还能通过MCP连接订单系统进行修改 所有这些操作,都不需要AI事先”学习”各个系统的专用语言,全靠MCP在后台默默翻译。

这就是MCP的神奇之处:它让AI真正成为了一个”万能小助手”,能够像人类一样灵活地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任务!

MCP系统架构

MCP采用「客户端-服务器」架构,其中包含了三个核心角色:

  • MCP主机(Host)
  • MCP客户端(Client)
  • MCP服务器(Server)

想象 MCP 就像一个高效的外卖订餐系统:

2.1 MCP主机 – 你(顾客)

它是谁:就是你本人,或者你正在用的那个“点外卖”的工具。比如你用的手机上的外卖App(这App就相当于运行AI的平台,比如Claude聊天窗口、一个编程软件)。

它干嘛:你有需求(饿了想吃饭),你通过App(主机)点餐(下达指令)。它发起请求,说“我要一份宫保鸡丁”。

它内部有啥:App里集成了一个专门负责联系商家和跑腿的小助手 (MCP客户端)。

2.2 MCP客户端 – App里的「联系跑腿小助手」

它是谁:它藏在你的外卖App(主机)里面,是App的专属“联络员”。

它干嘛:打包需求:当你点好宫保鸡丁后,这个小助手负责把你的订单(请求)按照外卖平台的标准格式(MCP协议) 整理好。

送单&等餐:它知道该把这个订单发给哪家餐厅的接单员 (MCP服务器),把订单送过去。

取餐&汇报:等餐厅做好了(执行完操作),它去取餐(接收结果),然后按照标准格式检查一下(解析),最后把热腾腾的宫保鸡丁(最终结果)交给你(主机)。

核心作用: 它是翻译官+快递员,把主机的“人话”翻译成MCP的“标准话”,送到服务器;再把服务器的“标准回复”翻译成主机能理解的“结果”带回来。

2.3 MCP服务器 – 餐厅后厨的“接单员+厨师”

它是谁:它就是提供“饭菜”(工具、数据、服务)的地方部署的一个“智能接单员”。它守在资源(比如数据库、天气API、文件系统、智能设备控制中心)旁边。

它干嘛:

  • 接单:它一直在听有没有订单(请求)来。当它收到小助手(客户端)送来的标准订单(MCP格式请求)时,它就知道要做什么了(比如“做一份宫保鸡丁”)。
  • 干活:它执行操作。它可能自己去厨房炒菜(直接操作资源),也可能指挥厨房里的厨师(调用具体的工具或数据库查询)。
  • 打包结果:菜做好了(结果出来了),它就把这份宫保鸡丁(结果)按照外卖平台的标准餐盒(MCP标准格式) 装好。
  • 交餐:最后,它把这个标准餐盒交给等在窗口的小助手(客户端)。

核心作用:它是执行者+打包员,理解标准请求,完成实际工作(访问资源、使用工具),然后把结果标准化地打包好,等待客户端来取。

2.4 总结“MCP外卖”流程

你(主机) 在 外卖App(AI平台)里说:“我要宫保鸡丁!”(发起请求)。

App里的小助手(客户端)听到后:

  • 把你的话写成标准订单(打包请求)。
  • 把订单送到 XX餐厅的接单台(MCP服务器)。

餐厅接单员(MCP服务器)收到标准订单:

  • 告诉后厨:“做一份宫保鸡丁!”(执行操作,访问资源/工具)。
  • 等菜做好,装进标准外卖盒(格式化结果)。
  • 把外卖盒交给等在窗口的小助手。

小助手(客户端)拿到外卖盒:

  • 检查一下(解析结果)。
  • 跑回App,把热腾腾的宫保鸡丁(最终结果)交给你(主机):“您点的餐到啦!”。

总结

写到这里,我不禁回想起前段时间被API折磨的时候,飞书文档的API、阿里语音识别的API,花了好多时间查找文档、测试,好不容易才跑通。

现在,有了MCP,这些问题都可以丢给它轻松解决。

MCP就像是给AI装上了一个”万能适配器”,让它能够自如地调动各种工具和服务。不管是查天气、订机票,还是控制智能家居,统统不在话下。

而对我们开发者来说,再也不用为了对接新系统熬通宵改代码了。

期待在MCP这样的技术助推下,AI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那一天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