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像生成,你与一张专业级摄影作品之间,只差一个关键词的距离。
我花了不少时间在Midjourney里测试,发现了一些能瞬间改变画面质感的“词汇”(摄影术语)。
基础公式:
photograph of a fashionable woman, [替换下方效果], --ar 2:3 --v 7.0

A – 抽象 (Abstract):
有时候,最好的画面恰恰是那些你无法一眼看穿的。抽象效果就是一场视觉冲击,它脱离了具象的物体,只留下情绪、色彩和构成的碎片。别担心看不懂,艺术感本就源于解读的过程。当你想要一张能引发讨论、充满高级感的作品时,就用它。

B – 焦外虚化 (Bokeh): 人像摄影的灵魂
这是人像模式的灵魂所在。它能把杂乱无章的背景,柔化成一片梦幻的光斑,仿佛把所有聚光灯都打在了你的主角身上。想让人物从环境中脱颖而出,营造温柔、浪漫的氛围!相信我,没有什么比Bokeh更立竿见影了。

C – 逆光 (Contre-jour): 故事感的制造者
高级感,往往来自神秘。逆光就是创造神秘感的绝佳工具。它勾勒出人物清晰的轮廓,却隐藏了面部的细节,将观众的想象力瞬间点燃。这招在黄昏或日出时尤其出彩,每一张都像一部文艺电影的截图。脸黑?那不重要,轮廓和氛围才是王道。

D – 荷兰角 (Dutch Tilt): 倾斜世界,表达态度
想在画面里注入一丝不安、动感?试试荷兰角。模拟镜头倾斜,整个画面的平衡就会被打破,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油然而生。这不仅是一种构图技巧,更是一种态度宣言。用在街拍或情绪人像里。

E – 暗角 (Edge Darkening): 不动声色的视觉焦点
这是个经典又取巧的技法。通过压暗画面的四个角落,它能像磁铁一样,悄无声息地将你的视线牢牢吸附在画面中心。这个不起眼的调整,却能立刻为一张平淡的照片赋予深度和重心。它就像一位优秀的舞台灯光师,总知道该把光留给谁。

F – 鱼眼 (Fisheye): 夸张之下的趣味
想打破常规,来点好玩的?鱼眼镜头就是你的游乐场。它以一种极度夸张的桶形畸变,将整个世界围绕你的主体重新排列组合。这不仅能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更充满了玩味和潮流感。用在派对合影或建筑摄影上,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
G – 颗粒感 (Grain): 注入时间的质感
别把这误认为是噪点。这是胶片时代的呼吸,是注入画面的时间印记。一层细腻的颗粒,能瞬间为冰冷的数字图像赋予复古的温度和故事感。它让画面不再“完美”得平庸,而是充满了可以触摸的质感。想一秒穿越进王家卫的电影?从Grain开始。

H – 高调 (High Key): 纯净与明快之诗
整个画面沐浴在明亮、柔和的光线中,几乎没有阴影。这就是高调风格。它干净、纯粹、充满乐观精神,能最大程度地展现皮肤的质感和产品的洁净感。这不只是“亮”,而是一种情绪,一种“今天一切都很好”的治愈能量。

I – 红外 (Infrared): 通往异世界的门票
这可能是最具实验性的一个。在红外摄影的视角下,我们熟悉的绿色草地会化为雪白或绯红,天空则呈现出墨一般的黑。它创造的是一个完全超现实的、宛如外星的景象——诡异,却美得令人窒息。当你厌倦了真实世界,不妨用它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梦境。

J – 雅努斯效应 (Janus Effect): 一张照片,两种心跳
雅努斯效应的核心,就是在一个画面里,讲一个关于“冲突”的故事。试想一下:一朵枯萎的玫瑰旁,探出一支新生的花蕾;或是一座斑驳的古神庙,背后矗立着一栋摩天大楼。这种强烈的对比不是为了炫技,而是为了创造张力,让一张静止的图片拥有自己的心跳和叙事。

K – 克里安效应 (Kirlian Effect): 捕捉“灵魂”的轮廓
想不想给你的拍摄对象拍一张“灵魂”的照片?克里安效应就是这种感觉。它用电流在物体周围激发出奇妙的光晕,仿佛捕捉到了生命的能量场。科学会告诉你,这不过是水分和电荷的物理反应。但我说,别管那个。艺术就是要把科学的严谨变成视觉的魔法。用它,给一片叶子、一只手,甚至一个苹果,都加上一层神秘又迷人的“气场”。

L – 长时间曝光 (Long Exposure): 用时间作画
这绝不只是“让快门开久一点”那么简单。长时间曝光,是在用时间作画。你不再是单纯地记录一个瞬间,而是在捕捉一段流逝的光阴。把拥堵的车流,变成一条条流淌的光河;把汹涌的海浪,抚平成一片轻柔的薄雾;把天上的云,拉伸成流动的丝绸。这是一种能把现实变得比梦境更不真实的强大魔法。

M – 多角度频闪效应 (Multisonic Effect): 凝固的“子弹时间”
还记得电影《黑客帝国》里那惊艳的“子弹时间”吗?这基本就是它的静态摄影版本。它像一个无形的捕手,能在一瞬间从四面八方冻结高速运动的物体,然后把所有切片都呈现在一张图里。它不是在拍一个动作,而是在解构一个动作。子弹穿透苹果的瞬间、舞者腾空的完整轨迹……它让你看到肉眼永远无法捕捉到的、时间的第四维度。

N – 夜视效果 (Night Vision Effect): 黑暗中的绿色独白
没什么比这种幽绿的单色调更能渲染悬疑和紧张感了。它就是你所有关于秘密潜入、午夜侦查的想象力的视觉化身。这种标志性的绿色,源于真实夜视仪为了让人眼在黑暗中看清更多细节的设计。在AI绘画里,它成了一种风格速记。当你需要一张充满战术感、窥视感、或末日废土风格的图片时,这就是你的“一键入戏”按钮。

O – 叠加效果 (Overlay Effect): 为你的照片赋予第二层灵魂
一张照片只能讲一个故事吗?叠加效果说:不。这项技术让你能像诗人写叠句一样,把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元素融合在一起。将人像与星空叠加,就是把思绪放飞宇宙;将城市风光与森林纹理叠加,就是探讨自然与文明的共生。这不只是简单的拼贴,这是在创造视觉上的化学反应,让你的作品层次更丰富,寓意更深远。

P – 针孔效应 (Pinhole Effect): 回归摄影最质朴的梦境
在这个人人追求极致锐利的时代,针孔效应是一场温柔的叛逆。它放弃了精密的镜头,只用一个小孔成像,换来的是无限的景深和一种如梦似幻的柔和感。画面中的一切,无论远近,都仿佛被笼罩在一层薄纱之下。它拍下的不是现实,而是“关于现实的记忆”。如果你厌倦了高清的冰冷,不如用它来创造一首温暖的视觉诗。

Q – 类星体爆发效果 (QuasarBurst Effect): 廉价但好用的宇宙大戏
这玩意儿纯粹是数字时代的浮夸产物,跟真正的天体物理学没半毛钱关系。但谁在乎呢?它就像给你的照片加了个BlingBling的星芒滤镜,瞬间充满了80年代科幻电影的复古未来感。当你的画面需要一点戏剧性的高光,或者你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出点宇宙史诗的感觉时,用它,效果绝对亮眼。

R – 卷帘快门效应 (Rolling Shutter Effect): 拥抱“故障”之美
有时候,最有趣的艺术,恰恰源于技术的“不完美”。卷帘快门效应就是个绝佳例子。当相机跟不上飞速移动的物体时,画面就会像果冻一样晃动、倾斜、被撕裂。在过去,这是摄影师的噩梦。但在AI的世界里,这成了一种可以被故意利用的“故障美学”。它能创造出一种意想不到的、扭曲的动态感,让你的画面充满超现实的惊喜。

S – 局部色彩 (Selective Coloring): 视觉上的唯一主角
这招堪称视觉引导的“大杀器”。它粗暴地剥夺了画面中几乎所有的颜色,只为让你聚焦于那唯一被保留色彩的主体。用得好,它是点睛之笔,比如黑白雨景中一把红色的伞。用得滥,它就俗不可耐。所以,使用它时请扪心自问:我的画面里,是否真的有那么一个“唯一主角”,值得我为它牺牲掉整个世界的色彩?

T – 纹理叠加 (Texture Overlay): 让眼睛“摸”到你的照片
一张数字图像是平的,但一张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有“触感”的。纹理叠加就是让你能“触摸”照片的魔法。给一张干净的肖像蒙上一层斑驳的水泥墙纹理,瞬间就有了街头颓废感;给一张风景照加上一层揉皱的旧纸张纹理,它就变成了一张尘封的藏宝图。别只满足于“好看”,试试让你的作品摸起来也很有趣。

U – 单色调 (Unicolor): 用一种颜色,淹没所有情绪
别把它和黑白搞混了。单色调,是给你的照片设定一个“情绪恒温器”。用铺天盖地的深蓝色,去渲染忧郁和宁静;用咄咄逼人的亮粉色,去表达张扬和甜蜜;用怀旧的棕褐色,去唤醒一段旧日时光。你选的不再仅仅是一个颜色,而是一种主导一切的情绪。

V – 沃罗诺伊图效果 (Voronoi Map Effect): 打碎现实,重组成艺术
你把一张照片摔成了无数块彩色玻璃,然后又用一种奇妙的秩序感将它们拼合了起来。这就是沃罗诺伊图效果。它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,让你的照片呈现出一种既破碎又完整的、类似马赛克或细胞结构的美感。

W – 湿版摄影风格 (Wet Plate Look): 一张来自19世纪的“灵魂快照”
这不只是个滤镜,这是一台时光机。它完美复刻了早期摄影术那种“不完美”的魅力——轻微的漏光、边缘的化学药剂污渍、梦幻般的柔焦……所有这些在当年被视为“瑕疵”的东西,如今都成了无价的复古美学。它拍出的不是一张照片,而是一个仿佛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的、有灵魂的物件。

X – 木刻版画效果 (Xylography Effect): 刀劈斧砍出的力量感
这是一种风格上的“降维打击”。它放弃了摄影平滑的色调和细腻的细节,转而追求木刻版画那种粗粝、强硬的线条感。整个画面被简化为最基本的黑与白、块与面,充满了手工雕刻的力量。如果你想让一张照片摆脱“照片感”,获得一种原始、质朴且冲击力极强的外观,这就是你的选择。

Y – 横丁风格 (Yokochou Effect): 闯入一条日式记忆小巷
“横丁”是日语里“小巷”的意思。这个效果,就是带你闯入一条充满怀旧气息的日式巷弄。它模仿的是那些廉价玩具相机的成像质感——浓郁的暗角、失焦的边缘、偶尔的漏光,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,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在回忆往事。它捕捉的不是风景,而是“风景里的情绪”。

Z – 变焦爆发效果 (Zoom Burst Effect): 冲向画面中心的视觉隧道
这是纯粹的视觉肾上腺素。通过在曝光时变焦,画面中的一切都会从中心炸开,或者被吸进去,形成一条强烈的视觉隧道。它能瞬间把一张静态照片变得动感十足,仿佛正在以超高速冲向你,或者离你远去。想让你的画面充满能量和爆发力?没什么比这招更直接了。

这些关键词,都像是一把把钥匙。至于能打开怎样的门,最终还得看你的想象力。去试试吧,看看AI能为你带来怎样的惊喜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