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都有新账号、新课程、新工具。
有人靠AI起号、写书、做课,月入十万。
也有人连账号都没做起来,越写越像AI在写AI。
为什么?
AI写作这条路,不是看谁用得早,而是看谁用得深。
我见过太多人,败在这五个坑里。
今天,直接讲透:AI写作的五个大忌。
01 大忌一:把AI当成“自动代写机”
这是新手最常犯的错:
打开deepseek,扔进去一句:“帮我写篇关于XXX的文章。”
AI啪啦啪啦给你写一堆字,看着好像还行,仔细一读,全是套话、空话、模板化的废话。
AI写作,不是让AI替你写,而是让AI给你材料、思路和可能性。
AI帮你“做原料”,你负责“做成品”。
举个简单例子:
❌ 错误用法:
“帮我写一篇关于个人IP打造的公众号文章。”
✅ 正确用法(实战版):
“请你模拟一位有10年自媒体实操经验的写作教练,擅长公众号与短视频内容策划。风格采用模块化融合:
逻辑结构参考刘润(逻辑清晰,递进自然);
认知框架参考张小磊(三节课,认知输出);
情绪代入参考李筱懿(故事感、代入感强);
爽感反差参考半佛仙人(反差爽点、金句爆点);
收藏转发参考秋叶(三步法结构、实用型金句)。
受众定位:25-40岁职场人和自由职业者。
主题:‘自媒体写作常见的坑’。
输出要求:逻辑清晰,情绪递进,实用落地,适合公众号发布与转发收藏。”
你问得细,AI才能答得准。
02 大忌二:不会提问,等于裸奔
AI的核心是:提示词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。
你给它什么输入,它就给你什么输出。
你输入含糊,它输出敷衍。
你输入精准,它输出炸裂。
很多人对AI提问,跟点外卖似的:
“写篇职场干货文章。”
这种输入,只能让AI套模板。写完你一看,全网到处都是类似的东西,没辨识度,没吸引力。
高手用AI写作,写的其实是“剧本” —— 把角色、风格、逻辑全都设定好,让AI当成内容策划助理去执行。
实战提示词范例:
“假设你是实战IP操盘手,操盘过50个知识博主账号,擅长公众号+短视频文案,精通内容商业化逻辑。
请用模块化风格融合:
逻辑:刘润
认知:张小磊
情绪:李筱懿
爽感:半佛仙人
收藏感:秋叶
受众:刚起步的副业人群。
主题:‘普通人如何用AI搞定内容变现’。
输出要求:逻辑递进清晰,情绪代入自然,金句密集,爽感强,读完有行动冲动。”
AI本身不牛,牛的是你教会了它如何服务你。
03 大忌三:不建素材库,全靠AI瞎编
AI写作,最怕一个词:空心。
你不给它真实素材,它只能自己编。
结果就是:
-
编假案例
-
编假数据
-
编假故事
你自己写着舒服,读者一眼看穿——假的、虚的、干的。
AI写作的底气,来自你平时的素材库。
像我平时就在做素材积累:
-
逆袭经历
-
爆款案例
-
学员实操故事
-
变现拆解笔记
-
爆文结构库
有了素材库,再让AI去组织、提炼、加工,它写出来的东西才像“你写的”,有血有肉。
实战提示词示范:
“以下是我的个人素材库:1)农村逆袭案例 2)AI起号实操 3)学员转化数据 4)爆款文案拆解。
请用这些素材,帮我写一篇关于‘普通人如何用AI实现副业逆袭’的公众号文案,逻辑清晰,情绪递进,故事真实,能让读者破防有行动欲望。”
AI靠你喂料,你没料,它没内容。
04 大忌四:只追求“快”,忽略“质感”
AI确实能让你写得很快,但快≠好。
你用AI产出的是初稿、结构稿,不是成稿。
真正能打动人的公众号文案,要靠你后期去:
-
加细节
-
拉情绪
-
强节奏
-
提炼金句
-
塑造代入感
我经常在AI初稿基础上用二次提示词打磨:
“请基于初稿,在逻辑不变的前提下,强化以下四个维度:
情绪递进(能让普通人看完有代入感)
场景化细节(具体、真实、像在讲自己的事)
爽点破防(金句+反差)
行动冲动(看完立刻想转发收藏)
风格按模块化参考刘润+张小磊+李筱懿+半佛仙人融合,目标让读者读完立刻想收藏、转发并跟学。”
AI让你快,但质感靠你打磨。
05 大忌五:要么迷信AI,要么看不起AI
用AI写作的人,容易掉进两个极端:
-
AI太笨了,写不出我想要的
-
AI太强了,我根本写不过它
结果都写不出像样的东西。
你得承认:
-
AI在结构整理、逻辑梳理、信息整合上,确实强
-
但在经验洞察、情绪代入、人生细节上,AI只能模仿你
高手用AI,不是让AI替自己写,而是让AI变成自己的写作助手、放大器、拍档。
AI帮你跑腿,你负责灵魂。
写在最后
未来的写作,一定是“人+AI”的共写模式。
普通人败在方法,高手赢在认知。
-
你有没有积累素材库?
-
你会不会设计模块化提示词?
-
你懂不懂节奏打磨?
-
你能不能让AI成为你的“第二大脑”?
这些,才是AI写作的分水岭。
暂无评论内容